完善經費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堅持職業教育公益性,加大職業教育投入力度,新增財政教育投入向職業教育傾斜。堅持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逐步提高財政職業教育支出水平,形成科學合理、績效優化的財政性教育資金分配結構。國務院有關部門要依法督促省級政府制定并逐步提高中等和高等職業院校生均經費標準、財政撥款標準或公用經費標準。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費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要加大地方政府經費統籌力度,發揮好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經費以及就業經費、扶貧和移民安置資金等各類資金在職業培訓中的作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職業院校學費收入、獎助學金不能抵頂財政經常性經費和專項經費等撥款,任何部門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和挪用??h級以上政府要建立職業教育經費績效評價制度、審計監督公告制度、投入支出社會公示制度。
引導企業社會加大投入。制定積極政策,通過以獎代補、購買服務、金融支持等多種方式,鼓勵行業、企業和社會籌措資金資源參與舉辦職業教育,開發課程、教材等優質教育資源。企業要依法履行職工教育培訓和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的責任,一般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從業人員技能要求高、實訓耗材多、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可按2.5%提取,其中用于一線職工教育培訓的比例不低于60%。企業技術改造和項目引進,應按規定比例安排資金用于職工教育培訓。對不按規定提取和使用教育培訓經費并拒不改正的企業,由縣級以上地方政府依法收取企業應當承擔的職業教育經費,統籌用于本地區的職業教育。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縣級以上政府及其部門向職業院校進行捐贈,其捐贈按照現行法律規定在稅前扣除。企業因接受實習生所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按現行法律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探索利用國(境)外資金和民間資本發展職業教育的途徑和機制。
推進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分類制定符合職業教育特點并與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要求相適應的院校辦學標準。建立政府、行業、企業、社會、個人共同參與的基礎能力建設多元投資機制。在整合現有項目的基礎上實施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工程,繼續建設一批產教融合特色鮮明的中等、高等職業院校和職業教育集團學校,繼續建設一批實訓教學水平與企業技術水平相適應的實訓基地,繼續支持支撐區域主導產業、特色產業的專業和課程體系建設,繼續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項目和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建設一批爭創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等職業院校。支持一批本科高等學校轉型發展為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地方政府、相關行業部門和大型企業要切實加強所辦職業院?;A能力建設。到2020年,實現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院?;具_到國家規定的辦學標準。
完善職業教育資助補貼政策。逐步實行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學生免學費制度。加大對高等職業院校農林水地礦油核等專業學生的助學力度。逐步建立職業院校助學金覆蓋面和補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完善并落實面向農民、農村轉移勞動力、在職職工、失業人員、退役軍人等接受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的資助補貼政策。有關部門和職業院校要切實加強資金管理,嚴查“雙重學籍”“虛假學籍”等問題,確保資助資金有效使用。
健全就業和用人的保障政策。認真執行就業準入制度,堅持“先培訓,后就業”“先培訓,后上崗”原則,對從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等特殊工種的勞動者,必須從取得相應學歷證書或職業培訓合格證書并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中錄用。支持在符合條件的職業院校設立職業技能鑒定所(站),完善職業院校合格畢業生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辦法。各級政府要創造平等就業環境,改革用人制度,取消用人和人才流動中的身份、單位、部門、所有制、性別等限制。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招用人員不得歧視職業院校畢業生。結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進企業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鼓勵企業建立高技能人才技能職務津貼和特殊崗位津貼制度。
加強職業教育科研工作。加強職業教育科研體系和研究隊伍建設,提高職業院??蒲心芰徒虒W水平,推動行業企業開展職業教育科學研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完善教育科研和教學成果獎勵制度,用優秀成果引領職業教育改革創新。
- 上一篇:職業教育,搭建人人成才的“立交橋”
- 下一篇:技能型人才應成為成才的重要途徑